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勇 陈环宇 文/图 冬阳温暖,一只只肥美的大闸蟹,在云合镇云桥社区渔美水乡示范园的展示柜里,不停舞动着长满绒毛的双螯。 同时,又新镇小春“作战地图”,就挂在该镇万安村农事服务中心的会议室墙上,该村农机服务队将据此按时完成全镇近期小春的管理。 在成都市金堂县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农村集体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通过整县推进、资产盘活、项目扶持、错位发展等一系列创新举措,金堂县成功破解“就村抓村”的传统困境,让农村集体经济在全县打造农业全产业链过程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云桥社区水产养殖基地。 受访者供图 云桥社区 打造“渔美水乡”新篇章 凭借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并设有出入口的交通优势,依托资水河丰富的水资源和区域内成片的鱼塘,云合镇锚定了“环成门户·渔美水乡”的发展定位。 在云桥社区的近300亩鱼塘里,养殖着鲈鱼、大闸蟹、黄辣丁等名优鱼品种。这些鱼塘由成都兴云资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管理运营,“我们注册成立的这家公司是纯村集体经济,村集体全资。”云桥社区党委书记陈波特别强调。作为一个涉农社区,云桥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覆盖了该社区2020年以前出生的所有农村户籍人员,不管他们是否拥有土地。 云桥社区成立公司来运营这些鱼塘,其实起初更是一种担当。2011年一些浙江老板曾来此养殖大闸蟹,但近十年下来亏损严重,难以为继直接走人,如何解决遗留下来的流转土地每年的租金问题?正好云桥社区负责人水产养殖经验丰富,就由村集体领头成立公司,继续运营。 
陈波展示村集体经济养殖的大闸蟹。 公司首先要保证土地流转农户每年26万元的租金,这确实是个不小的压力。如何提高效益,就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养殖策略,在错峰上市、提高产量等方面动脑筋,成鱼都要争取在每年9月前上市,趁着高温过后外地鱼大量入川前卖个好价钱,同时也要跟着市场需求走,比如过去鲈鱼个体重1.5斤以上不好卖,现在是越大越好卖。 “水产养殖,不缺氧死鱼就是最大的赢家。”陈波一语中的,为了准确掌握鱼塘氧气含量、有效控制增氧机运行、科学进行投料等,他们还专门安装了鱼大大智慧塘管家系统,现在300多亩鱼塘,平时两个人就可以管理下来,还省掉了巡塘的麻烦。 在项目支持下,公司还建起了大棚高位养殖池,每个池80立方米,地面上墙高1米,锅底水深1.5米,专门用来培育错季上市的鱼苗。现在池里养的是江丰一号,一个斑点叉尾鮰新品种,大棚里冬天可以进食生长,今年7月进的苗,明年8月就可以长到一尾两、三斤上市。 云桥社区通过争取水产养殖尾水治理项目,对鱼塘的水质进行了有效治理,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并为周边群众提供了灌溉水源。其中,30亩鱼塘被专门用于治理水产养殖废水,自然养殖清洁水体的白鲢和花鲢。 项目扶持让云桥社区的水产养殖如虎添翼,也让集体经济更加壮大。云桥社区还与成都新云合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组建成都资水河餐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1月在金堂县城开设了一家中餐厅,已投入运营,积极为集体经济向外发展探寻新路。

万安村推出系列加工农产品 万安村 转型升级传统农业 又新镇万安村农事服务中心会议室,这里不仅是生产管理的指挥部,还是后备力量的培训校,每周该镇各村后备干部都要来这里聚集一次,接受各村村支书、企业家、致富带头人等的现身说法和培训。 这里曾经是一所小学,成都市优秀共产党员、万安村党委书记陈洪秋曾在此就读,如今,他带领村民发展村集体经济,“我们村没有其他经济作物,只有麦玉苕稻等。我们主要做耕、种、防、收农机社会化服务。过去还要从外面租一些农机,今年通过项目扶持已经完善了装备。” 又新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张皓煜介绍,该镇集体经济以传统农业为主,以万安村为核心进行九村联建。为了扩大种植规模,通过土地流转、低效果木腾退、撂荒地整治等方式,该镇9个村近万亩土地集中到集体手里,共同打造又新粮油品牌,统一对外合作和销售。 万安村集体2022年注册成立成都市禾牧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先是种好集体流转的土地 350 亩,帮村民代耕代种450亩,让全村土地实现了种满种尽。通过各级支持发展,现在每年为全镇8000多亩土地提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农事服务队伍也由原来的2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132人,为全镇粮油生产提供了人才保障。 在万安村农事服务中心展示的古法榨油设备旁边,一套全自动榨油设备引人注目,这是村集体投资28万元购买安装的,旁边是四个不锈钢储油罐。“一个罐子储一吨,最右边那个罐子装的是精炼油。常规油12元一斤,精品油18—20元一斤。”村集体这样做,是因为陈洪秋算过这样一笔账,“纯卖稻谷、油菜籽、红苕等原料,附加值很低,根本赚不到钱,遇到天气不好,还要亏本。如果我们自己加工来销售,不仅可以增加利润,还可以调节生产端的风险。” 现在万安村牵头生产、加工的大米、菜油等产品已经进入京东商城,也进入了金堂的博慧、六福等超市,“一般大米一斤卖3.5元,香米一斤卖6.5元,都比较好卖。”陈洪秋对此有些自豪,另外村集体新置的一条红苕粉生产线已完成安装,正在调试。 “村集体收入,目前政策奖补占大头,社会化服务占收益的三分之一,下一步我们要组建营销团队,让农产品加工销售成为赢利主力。”展望未来,陈洪秋心潮澎湃,在他的带领下,今年村集体经济接近400万元的产值,纯利润约有两成,将给村民分红20万元。下一步,万安村计划将又新镇的金堂黑山羊、又新麻鸡、土鸡和蜜桃等农产品销售带动起来,共同打造品牌,做好优势产品推介和营销,推动村集体经济更加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