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蓬安,是花的海洋,更是希望的田野。金黄的油菜花、粉嫩的桃花、雪白的李花次第绽放,将嘉陵江畔这片土地装点得如诗如画。 近年来,蓬安县以花为媒,深耕“赏花经济”,通过睦坝油菜花节、新园宽敞沟桃李花节等特色活动创新业态、深化服务、延伸链条,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 
俯瞰油菜花海 金色花海里的“致富密码” 3月15日,以“浪漫蓬安·春暖睦坝”为主题的蓬安县2025年和美乡村万亩油菜花赏花季在农耕鼓乐中正式启幕。今年赏花季活动以“自然之美+文化之韵+乡村之趣”为内核,突破传统赏花模式,创新推出旗袍汉服秀、川东北民俗婚嫁巡游、稻田抓鸭挑战赛、围炉煮茶等活动,为游客带来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 
花间旗袍秀 当天,笔者走进睦坝镇现代粮油产业园,只见万亩油菜花海如金色织锦铺展大地。花海里,一场旗袍秀正在上演,数十位模特手持油纸伞,身着青花瓷、水墨丹青等主题旗袍款款而行,与金黄花海构成流动的东方美学画卷;汉服爱好者们则组成巡游方阵,衣袂翻飞间演绎古风舞蹈,吸引游客争相合影。更有川东北传统婚嫁民俗巡游热闹登场——身穿华丽传统婚服的新婚夫妻,在唢呐锣鼓声中穿过花田,“媒婆”诙谐逗笑,原汁原味还原抬花轿、拜花堂等民俗场景,引得围观游客连声叫好。 
川东北婚嫁民俗巡游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拍照 活动现场,游客既可穿梭花海进行沉浸式巡游,也可体验各式农耕文化活动。“袖子一挽,裤子一扎,抓鸭子摸鱼我们可不输男同志!”在稻田抓鸭挑战赛现场,游客苏红与同伴在稻田抓鸭赛中笑声朗朗。围炉煮茶区茶香四溢,自助烧烤区烟火升腾,游客张兴感叹:“一边与亲朋好友谈天说地,一边欣赏周围美景,这才是向往的田园生活!” 据悉,今年睦坝镇种植油菜近万亩,配套打造“院坝经济”新场景。村民沈亚东将自家农房改造为观景农家乐:“游客边吃饭边赏花,生意还不错!”睦坝镇老君村经济联合社理事长章鹏介绍,该镇深挖“农业+文旅”潜力,并新增围炉煮茶和农家乐等业态。
桃李芬芳中的“乡村振兴曲” 新园乡宽敞沟村的千山万壑间,桃花与李花交织成粉白色花海。 3月17日,2025年蓬安(新园)第三届桃李赏花季盛大启幕。启动仪式上,一场文化盛宴精彩上演,演员们身着华服,将非遗技艺与蓬安本土乡情巧妙融合,让游客沉浸于“人在花中游,景随步履移”的浪漫氛围。 
游客在新园李花林里拍照 步入桃李产业园,粉嫩桃花娇艳欲滴,洁白李花胜雪含香。微风拂过,花瓣轻舞,游客穿行其间,拍照、闻香、漫步,沉浸在春光中。“早听闻新园桃李花美,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随手拍都是氛围感大片!”游客李小英赞叹道。 
游客在新园李花林里弹古筝 依托桃李花资源,新园乡宽敞沟村走出农旅融合的特色之路。赏花季期间,农家乐、小吃、土特产生意火爆。桃李树下,锅盔、凉粉等特色小吃摊位沿路排开,前来消费的游客络绎不绝。村民张大哥的农家乐推出“赏花+农家美食”套餐,日均接待超百人次。张大哥说:“游客吃农家菜、买土特产,我们收入跟着涨,这桃李花就是‘致富花’!” 
游客在新园桃花林里拍照 依托“文君桃”“相如李”两大品牌,新园乡桃李产业从“愁销路”转向“订单上门”。村党支书郑中华感慨:“以前丰收季得四处找买家,现在我们村桃李有了名气,经销商主动上门,销路不愁。”园区配套建设的桃李交易长廊、初加工基地和农商旅体验园,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实现“春赏花、夏采果、秋观景、冬体验”的全季旅游模式。 “花经济”背后的乡村振兴逻辑 蓬安的“花经济”绝非昙花一现,而是通过多元业态融合与长效机制构建,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蓬安县整合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新园乡引进四川本禾农业等企业,流转土地发展桃李产业,带动2000余人就业;睦坝镇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科技化种植,打造“坝上田园”综合体,推动粮油产业提质增效。 从单一赏花到多元体验,蓬安不断拓展“花经济”内涵。将睦坝油菜花节、新园桃李花节、相如故城景区的樱花跑道、油房沟社区的百牛渡江景区等串联起来,形成“多点开花”的全域旅游格局。从“看花”到“玩花”,蓬安不断创新场景,睦坝的稻田抓鸭、新园的赏花采摘等特色项目,将静态景观转化为动态体验,游客停留时间延长,促进二次消费。通过科技赋能,蓬安智慧农业提质增效,引入无人机植保、智能滴灌系统,建设智慧监测站,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调控,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还能延长赏花周期。通过土地入股、合作社分红、乡村旅游就业等模式,蓬安探索出“租金+薪金+红利”增收路径。以新园乡宽敞沟村为例,农户年均增收数千元,昔日的荒山蜕变为“金山银山”。 此外,当地培育的“石孔贡米”“河舒豆腐”“中坝萝卜”“蜀安香菜籽油”等特色品牌,与“花经济”形成互补,构建起“农旅商”融合的产业生态。 “我们要让每一朵花都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花’!”蓬安县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一朵朵娇艳的鲜花,“开出”一项项新产业,撬动蓬安乡村振兴大未来。(供稿/供图:蓬安县委报道组 汪泽民) |